发布日期:2024-09-24 20:06:19 点击次数:
江南体育9月11日,来自中国香港的高定女装品牌LAFAVEUR芸想SS25大秀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璀璨盛放。由设计师关淑敏倾力呈献高级定制、轻奢礼服、旗袍等50多件作品,延续品牌致敬自然的「繁花美学」,将创新设计与传统底蕴巧妙融合,赋予中国高定女装全新的艺术生命力。
今年3月,LAFAVEUR芸想首度受邀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,凭「繁花之约」主题大秀留下惊艳一刻。金秋时节,LAFAVEUR芸想再次来到首都北京,发起一场绚烂绮丽的「芸想之约」。设计师关淑敏以品牌基因「紫荆花」为灵感缪斯贯穿整场大秀,始终如一地表达对「繁花美学」的极致热爱。
关淑敏对紫荆花情有独钟。追光灯下,以紫色、粉色、金色为主色调的秀场处处可见「LadyLAFAVEUR」的曼妙身姿——品牌logo是紫荆花与女性身体巧妙融合的简笔素描画。本季之所以选择「紫荆花」作为灵感来源,不仅因其代表了「香港精神」的坚韧,更代表着香港与祖国大陆的团结与和谐。它是传递爱和美好的载体,恰如女性之美。
华丽的工艺和超凡的创意是高定时装永恒的主题。本季,关淑敏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,引领我们踏入繁花世界,感受女性的浪漫与柔美。
大秀现场紫黛生姿,如梦似幻。色彩上,从象牙白到水彩般的樱花色江南体育官网、胭粉、薰衣草、海蓝、雅紫层层递进;灵动蝴蝶兰融蕴兰槿紫,于奢华礼服上延续晕染艺术之花。
工艺上,LAFAVEUR芸想高级工坊打造的系列花卉刺绣和立体花卉肌理装饰,令人叹为观止。轻盈羽毛与刺绣工艺交织典雅韵象,优雅凝于精湛绣艺间。又臻选绮丽梦幻的奢华面料,和工艺繁复又富有设计感的自主研发高级面料,结合精湛潮绣等非遗工艺,融汇花团锦簇景象。
在秀场的灯光下,自带优雅光泽的珠饰和流畅的廓形交相辉映,层次丰富的刺绣与镶满碎钻的薄纱相互映衬,仿佛回到绚烂的黄金年代;镶嵌着珍珠、水晶、钻石,散发着如晚星般璀璨的华光,让人坠入梦幻,浮想联翩。
悉数高定礼服展现眼前,从大国匠心的非遗工艺,到满蕴艺术气质的繁花美学,LAFAVEUR芸想赋予了高级时装奢雅灵魂,通过定格中西融汇的高定美学,重塑优雅卓绝的东方女性魅力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要求和心灵皈依,不如说是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。“岭南文化是我的根,带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。”关淑敏生于广州,成长于诗书之家,她的个性、情志与审美,与从小滋养浸润的岭南文化一般,丰富、自在、鲜活,充满张力。在她的审美体系里,岭南文化就像是自然与文化的梦幻交响,LAFAVEUR芸想标志性的繁花美学,也与岭南文化一脉相承——枝繁叶茂、风情万种。
在唐代诗人笔下,广州是“海花蛮草连冬有,行家无处不满园”的花城;“花田一片光如雪,照见卖花人过河”是这座千年花城最引以为傲的诗意。来自异域的奇花异草,借由“海上丝路”漂洋过海,在广州芬芳吐艳;岭南本土的花卉,在“丝路”沿线处处留下倩影芳踪。
1979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,关淑敏成为公司派到深圳开拓市场的“开荒牛”。她一边努力工作,一边深造英文,于1984年考进拥有百年历史的瑞典维昌洋行集团担任经理,这一阶段开阔了她的国际视野,亦为她之后走上时尚之路奠定了基础。
1990年,关淑敏移居香港,创办了香港保威有限公司,正式开启了她的时尚人生。在国际时装品牌经营和时装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出于对传统文化、东方美学的热爱和向往,在2015年正式创办高定时装品牌LAFAVEUR芸想。
深耕国际纺织服装行业数十年,关淑敏深知,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决定了其在全球时尚潮流中的话语权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工艺技术,有着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。“我希望用行动证明,中国不仅有很好的工艺技术与供应链实力,也有很好的原创设计与时尚风格。”
岭南文化如何承载家国情怀?如何创造性地让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语境中生生不息?为了展现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独特韵味,关淑敏深入探索时装世界深处的人文脉络,将花木自然之美巧妙融入,通过艺术承载、传递情感。
源远流长的广府文化、多元并包的客家文化和巧工多彩的潮汕文化彼此借鉴,舶来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相互碰撞,这些持久不息的精神瑰宝,一一跃呈于芸想的霓裳之上。每一处设计细节江南体育官网,均融入了对东方美学文化的深刻理解。以匠心致敬传统工艺与文化,并通过创新,将潮绣等非遗技艺在高级时装中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关淑敏表示,大湾区让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江南体育官网,国际时尚文化亦能通过香港、澳门的国际化环境进入大湾区。“作为一名大湾区设计师,以时装为媒,对外讲好中国故事,是我的优势,也是我的使命。”
一袭高定衣裙,就是一件艺术品,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。LAFAVEUR芸想25春夏高级定制系列,不仅呈现了花样年华的浪漫色彩,还展示了经典与创新的融合碰撞。浑然天成的工艺、优雅摩登的设计、以及对新时代东方女性气质的深刻理解,共同构筑了这一季的「盛」放之作。